close
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
http://59.120.8.196/enable2007/modules/tinyd1/index.php?id=8
旅遊資訊王
http://travel.network.com.tw/tourguide/point/showpage/104706.html
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,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。
【 地名由來 】
剝皮寮為早期艋舺發展歷史上的一環 是清代杉木集貨地 福州商船運來的杉木 在此剝去樹皮與加工 。
「剝皮寮」由字面上解釋,與剝樹皮、剝獸皮有關,但若以發音來研究,在清朝嘉慶年間當時稱為「福皮寮」,而道光年間改為「福地寮」,到了日據時代因發音關係,被改稱為「北皮寮」,最後音近似閩南語發音的「剝皮寮」而得名。
【 建築特色 】
整個剝皮寮街因受清代街道發展及日治時代空間改造計畫的影響,一方面在建築物上保有清代民房特色,一方面在今日廣州街、康定路保有日治時代街屋立面的形式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